• 实验简介
  • 实验原理
  • 实验要求

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报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2020年出口的占比接近七成;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增速远超进口,高达69.3%。跨境营销产品定价策略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是一门独立开设的综合性实验,适应了当前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选取东北亚区域跨境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依托主流跨境电商平台,以产品定价策略作为仿真的核心内容,解决教学中跨境产品定价原理晦涩难懂、定价流程难以标准化且重复验证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企业业务中跨境产品定价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痛点,为培养适应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培训平台,为助力地方经济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实验的必要性

(1)解决实际业务“黑箱”问题

跨境营销产品定价是跨境电子商务中核心业务之一,定价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是企业最为核心的商业机密,具有动态性、保密性等特点,成为跨境业务中的“黑箱”问题,学生无法通过进入到企业的实习实训获取定价决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现有的教学软件在定价决策模块的设置上,普遍存在模块设置为静态分析、相关因素具有不完整性等问题,软件模拟结果与实际业务偏差较大。本项目基于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后台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采用动态博弈定价模型设置,增加实时更新的定价干扰因素,仿真跨境电商企业所面临的真实业务环境,实现“黑箱”问题的可视化、透明化。

(2)增强业务流程沉浸式体验感

跨境营销产品定价策略涉及的理论与模型较为抽象,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教师通常采用案例导入方法描述业务场景,学生依靠自身想象模拟业务流程。该项目采用业务流程仿真、工作场景仿真、谈判过程仿真等还原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形式参与到整个业务流程中,极大增强了沉浸式体验感,达到了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同等的效果。

(3)提升学生分类评价考核精度

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考核模式较为单一,学生根据给定背景、要素条件进行定价数值计算,并根据结果选择相应策略,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及数学公式的掌握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学校的效果。本项目采用普通模式和挑战模式两个模块的设置,在完成时长、影响因素选择、各因素权重设置、随机因素选择等方面设计不同难度选项,最终生成的实验报告可客观、全面反映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提升学生分类评价考核的精度。

2.实验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考核该虚拟仿真课程建设的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功能性指标

该课程建设依托于《国际贸易原理》、《国际市场营销》、《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课程,可以作为上述课程的独立开设课程设计和实训环节,课程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可以为相关课程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的有效融合与衔接。该课程在跨境商品选品、定价决策模型影响因素选择等过程中形成的实验数据,可以为相关教研、科研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进行项目申报与研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模型优化及策略调整,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安全性指标

定价决策系统是跨境电商企业核心商业机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该门课程的建设通过仿真企业真实业务流程与商业环境,精确计算出商品的定价数值,数据本身不涉及企业商业信息泄露及隐私侵权等问题,同时虚拟仿真软件开发过程中严格的等保制度也保证了实验数据的保密性,实验参与人员可以在安全的实验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定价决策的技能与能力。

(3)经济型指标

该课程使用的虚拟仿真软件上线运行后,可满足实验参与人员同时上线使用极大提高了软件的使用效率,后续推广中将同时开通移动端和电脑端两种操作方式,也降低了校内使用的成本。

(4)扩展性指标

该课程作为《国际贸易原理》等课程的独立开设实验环节,有效将课堂理论教学进行延伸,将定价决策理论、定价决策模型等抽象枯燥的内容进行立体仿真还原,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刻了解并真实感受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市场环境,在提升业务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将民族品牌、产品推向海外的责任感与自信心。 

3.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该课程采用基于构建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学目标——开放与挑战并重

虚拟仿真课程具有可重复操作的特点,学生可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时采用普通模式和挑战模式的设置,制定教学的保底目标,即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定价模型;同时设立开放目标,即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基础上,根据时间情况自行添加随机因素并设置权重进行探索式实验,不断提升专业核心能力。

(2)学情分析——专业与兴趣并重

虚拟仿真课程的社会开放性决定了参与该项课程的人员可以是相关专业或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因此针对不同来源的课程参与者在进行学情分析过程中,要兼顾考核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该领域的学习兴趣分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3)教学策略——讲授与自学并重

虚拟仿真课程具有较强的沉浸式体验感,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实验参与者专业背景、学习自主性等方面的差异,在加强引导的同时辅以知识点讲授环节,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4)教学活动——竞争与合作并重

该课程采用普通模式和挑战模式的设置,不仅在实验难度上进行区分,同时在实验方式上也设置了单人模式,即一人独立完成所有实验步骤;挑战模式为二人对抗模式,在设定的条件下二人或多人共同完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进行排名打分,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在复杂贸易环境下企业间合作的意识。

(5)教学资源——理论与实践并重

    虚拟仿真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也需要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设计中课前预习资料、实验交互环节知识点嵌入、实验结束后复盘知识点等均兼顾了知识性与实践性,包括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案例分析,保证了课程的“两性一度”要求。

(6)教学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该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设置交互环节评价模块,即学生只有达到相应分数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的操作;流程环节评价模块,即只有完成实验所有流程才能生成实验考核报告;实验心得评价模块,即实验全部结束后对整个实验及个人操作进行评价,以便于后续软件改进与完善。这三个模块构成了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保证了软件不断优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4.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1)实验参数可调整

在选品和定价决策环境程序后台设定的参数可进行勾选,也可根据实验运行的具体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参数的添加,并在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各个参数进行权重设置,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定与实时性。

2)实验结果不确定

由于随机参数的设定、操作模式的选择、产品类型与国别选择等因素的差异,实验参与者每一次的实验操作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这也最大程度还原了跨境电商的业务场景。

3)实验模块可添加

该课程在实验模块设置中预留了开放端口,后续完善推广过程中可在选品环节中添加计算机编程爬取数据虚拟仿真模块、客户询盘环节增加国际商务谈判虚拟仿真模块、定价决策环节增加跨境电商企业经营利润统计分析环节,保证了系统的持续更新和优化。

 

  • 实验展示

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品定价具有一般产品的基本特征,由于其数字贸易的性质,以及非面对面的商谈模式,使其定价策略更为复杂,更具隐秘性和技巧性,本实验设计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理。

(1)跨境营销产品价格构成

跨境营销产品价格主要由基础价格、策略价格以及环境价格构成,即跨境营销产品价格=基础价格+策略价格+环境价格。

其中,基础价格,也称为出口成本价是定价策略的根本。根据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分为FOB价、CIF价和CFR价策略价格是产品定价的核心。企业通常有三种策略,成本导向策略、竞争导向策略以及利润导向策略。环境成本是产品定价的压力因素,是由于国家政策与国家标准相关。主要由三个影响要素,即货币兑换价格,环保标准和安全标准。

上述三个核心要素在三种不同跨境电商企业场景下影响因子不同,即设计参数有一定的区别。为此,本实验需要从以下三个情景做出定价策略的仿真。

①B2B场景下的定价策略

B2B

基础价格

策略价格

环境价格

参1

参2

参3

参4

参5

参6

参7

参8

参9

FOB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CIF

 

运费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CFR

 

运费

保险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备注

FBA、海外仓

同质性、异质性、可替代性

     

 

B2C场景下的定价策略

B2C

基础价格

策略价格

环境价格

参1

参2

参3

参4

参5

参6

参7

参8

参9

FOB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CIF

 

运费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CFR

 

运费

保险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备注

FBA、海外仓

爆款、引流款、利润款

     


B2B2B场景下的定价策略

B2B2B

基础价格

策略价格

环境价格

参1

参2

参3

参4

参5

参6

参7

参8

参9

FOB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CIF

 

运费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CFR

 

运费

保险

成本

竞争

需求

汇率

环保标准

安全因素

备注

FBA、海外仓

爆款、引流款、利润款

同质性、异质性、可替代性

     

 

(2)跨境营销产品定价流程

跨境营销产品定价流程具有八个步骤,具体如下:

评估市场上产品需求量确定产品销售国别测评市场对产品价格敏感度

测算产品的成本竞争厂家的产品价格结合企业实际策略

   综合定价方法和技巧最终确定产产品价格

 

 
知识点:
4
 
  1. 1. 成本加成定价——总成本+比例利润。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定价方法,它是按照单位完全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作为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P = C(1 + r) 其中:P为单位商品售价 C为单位商品总成本 r为即利润率 与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类似,还有一种售价加成定价法,零售商一般采用这种定价方法。该法以售价为基础形成加成率,即: 加成率=(售价–进价)/售价。
  2. 2. 变动成本定价——固定成本忽略+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定价法是以变动成本为基础的一种定价方法。有些企业有出口任务,认为固定成本在国内销售时已被赚回,出口主要是赚取边际利润,这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用公式表示为:P = CV(1 + r)其中:P为单位商品售价,CV为单位商品变动成本,r为利润率
  3. 3. 目标收益定价——总成本+目标收益。目标收益定价法(target-return pricing)又称资产报酬定价法,或者投资报酬定价法,即根据某一估计销售量下总资本的特定利润率来确定产品利润和价格。使用时先估计未来可能达到的销售量和总成本,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加上预期的目标收益额(即投资或资产报酬额),然后再计算出具体的价格。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价格=(总成本+资本总额✕目标收益率)/预计销售量
  4. 4. 收支平衡定价——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收支平衡定价法,又称损益平衡定价法,或者保本点定价法。保本价格=固定成本/收支平衡销售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在保本价格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即为产品售价:产品售价=(固定成本+预期利润总额)/销售数量+单位变动成本。 如果该销售量能够实现,(1)式可以提供确保企业不亏损的价格最低限度。(2)式可以提供实现企业目标利润的可行价格。如果企业销售条件不利,(2)式和(1)式的差额可作调价的范围。
 

(2)核心要素仿真设计

①产品仿真设计
本实验以吉林省跨境电商贸易作为蓝本,结合吉林省产业规划布局的实际情况,将出口商品品类选定为机电类、化工类、医疗器械类和农产品类,并选取省内典型行业领军企业的真实产品信息作为背景,每一类商品选择四种典型的产品,制作三维立体图片进行产品展示与上架。
②市场仿真设计
根据吉林省跨境电商市场构成分析,本实验以东北亚区域市场作为仿真对象,选取俄罗斯、韩国、日本、蒙古、朝鲜五个国家作为跨境电商市场进行仿真,详细介绍了各个国家与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发展状况,各市场需求特征及主要进口商品种类,通过在线商家业务询盘的形式开展仿真、使实验参与者置身于不同目标市场的工作场景中进行业务谈判和交易磋商。
③定价流程仿真设计
本课程仿真设置了普通模式和挑战模式,旨在通过递进方式引导实验参与者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实验原理。首先通过选品、选择贸易对象确定交易场景,根据给定的定价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同时增加了实时随机因素,选定因素后进行各个因素权重的设定,允许参与者在容错空间内设定参数并计算最终价格。实验参与者选择商品不同、选择国别不同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实验结果,这也符合跨境贸易的特点与实际。

 

 

  1. 1)总体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实验参与者应掌握跨境电商选品、定价业务流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东北亚区域代表性国家的市场特征,具备了解主流数据分析工具、采用多因素组合方式进行选品、通过动态定价模型进行跨境商品定价的能力。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主流电商平台选品、定价业务流程;

    了解产品分析的主要分析软件与分析工具;

    掌握东北亚区域主要国家的文化背景、市场需求等特点;

    掌握国际市场营销中定价决策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掌握国际商务定价谈判的策略与技巧;

    掌握特定贸易情境下产品定价模型并进行合理定价。

    ②能力目标

    具有平台业务流程操作的能力;

    具有掌握东北亚主要贸易国家市场分析的能力

    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易磋商的能力;

    具有结合实际情境分析产品市场需求的能力; 具有熟练运用分析工具和模型进行产品定价和市场预测的能力。